AI如何賦能美育校本課程建設
http://www.yueweilong.cn2025年11月11日 10:45教育裝備網
在“AI+美育”時代,美育校本課程建設正在發(fā)生變化。AI與音樂、美術、舞蹈、戲劇、影視相結合,有助于進一步發(fā)掘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,提升學生的創(chuàng)作能力。AI時代的美育校本課程建設,應采取什么樣的推進機制和策略?如何利用AI激發(fā)美育的生機?
筆者認為,以AI賦能學校美育校本課程建設,重在建立四個機制。
一是建立智慧課堂AI學伴常態(tài)化應用機制,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。
“AI+美育”背景下,美育校本課程建設的重心正逐步從教師發(fā)掘美育資源、設計美育教學內容向學生自主性學習轉變,幫助學生實現(xiàn)課程內容的自我選擇、自我管理、自我評價。學生可利用生成式AI,如ChatGPT、DeepSeek等工具,生成自己需要的美育課程內容,通過AI工具隨時隨地自主安排時間與學習進度。學生輸入需要答疑的美育課程問題,AI就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,給出個性化、有針對性的解答方案,還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,自動推送學習資料等,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。學生可運用AI學習分析軟件,收集自己美育課程的考試成績、平時測驗等數據,通過AI軟件進行分析,得出詳細的成績報告,以便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學習中的問題。此外,AI還可以將學生的美育成績與班級、年級平均水平作統(tǒng)計比較,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班級、年級中的位置,這對于學生明確自身優(yōu)勢、挖掘提升空間、精準定位問題、制訂自主學習計劃均大有益處。
AI還能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統(tǒng)計分析,給出個性化的美育課程學習方法建議,學生可據此調整優(yōu)化學習方法,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,并借助AI工具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、全面的評價,形成客觀數據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互補機制。
二是建立雙師協(xié)作與AI智能助教聯(lián)動機制,激活課程教學的原動力。
“雙師協(xié)作”即校內美育教師與校外美育專家開展協(xié)作教學,AI可成為智能助教。校內美育教師可運用AI助教系統(tǒng)對學生的作品給予具體評價,提供更加及時和個性化的反饋。校外美育專家(如非遺傳承人)可運用AI,推動非遺文化產品策劃、生產及教學推廣,在非遺傳承保護、體驗場景、傳播方式、跨界融合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。如戲曲類的非遺藝術,校外美育專家可以通過AI向學生進行多維信息展示,突破時空的限制。
教師可利用AI進行學情分析,通過對學生學習數據的收集、分析,整合學生在課堂學習、在線學習、作業(yè)完成等方面的大量數據,生成詳細的學情分析報告,全面地了解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,并快速識別學生興趣與認知風格,為其推薦差異化的學習資源與創(chuàng)作工具,還可以運用生成式AI輔助完成圖像、音樂的創(chuàng)意構思與風格化呈現(xiàn)。在美育學科知識競賽輔導中,教師可運用AI技術進行競賽數據的統(tǒng)計分析,識別競賽中的關鍵事件,對競賽選手的作品闡述、創(chuàng)作過程等進行深度分析,幫助學生提升水平。
三是建立“學!鐓^(qū)—政府”資源聯(lián)動機制,推動課程資源的智能化開發(fā)與共享。
學校可運用AI進行圖像識別、語音分析、自然語言處理,對資源進行數字化采集,開展初步篩選、分類與關聯(lián)性分析,輔助教師識別出最適合轉化為課程內容的文化元素,快速生成可視化知識圖譜,極大地提升資源處理效率與表現(xiàn)形式的豐富性。借助數字圖書館、數字博物館、文化圖譜等AI形式,可將地方戲曲、民間工藝等地方文化資源轉化為可視化學習素材,幫助學生直觀感知文化之美,推進對中華美育精神的理解與傳承。這種方式突破了傳統(tǒng)的文化傳播時空限制,實現(xiàn)了文化內容與傳播媒介的協(xié)同發(fā)展,也突破了學生的學習空間限制,實現(xiàn)了學習資源的便捷共享。
學校可推動政府美育資源與課程資源的融合,實現(xiàn)資源的智能化共享。比如湖北省文旅部門借助AI整合區(qū)域內的美育資源,統(tǒng)籌楚劇、荊州花鼓戲、江漢平原皮影戲等代表性美育資源。湖北省歌劇舞劇院赴基層學校、社區(qū)惠民巡演,將《洪湖赤衛(wèi)隊》《八月桂花遍地開》等民族歌劇帶進學校社區(qū),社區(qū)將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、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、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(qū)革命紀念館等美育資源進行整合,為學校美育校本課程構建提供數據庫資源支撐。
四是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及“三大模塊”構建機制,助力課程智能化構建。
學校可充分運用MOOC(慕課)、智慧樹等平臺,開發(fā)線上校本美育課程,積極推廣“美育云課堂”“美育微課”。如某學校的MOOC在線開放課程《舊石器時代考古》,構建了近500件國內外重要遺址的石器標本三維模型數據庫。在這些美育校本課程中,學生不僅能通過AI便捷地學習音樂、美術、美學、文學等學科知識,還可借助AI提升自身的歌唱、戲劇、舞蹈、器樂演奏等特色技能,在參觀藝術展覽、博物館、劇院等社會實踐中提高發(fā)現(xiàn)美、鑒賞美和創(chuàng)造美的能力。同時,結合線下美育校本課程的講授,構建線上線下混合的美育校本課程體系。
在AI賦能下,美育校本課程中,學科知識、特色技能、社會實踐這三大模塊的學習與實踐更有成效,學習資源更加多元化,特色技能的訓練更加系統(tǒng)化,社會實踐空間得到多維擴展,有助于構建從資源支撐、課堂落地到活動延伸的美育校本課程實施體系。特別是在社會實踐方面,可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圖書館、博物館等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,同時借助AI使美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,促進學生審美與品德的雙向提升。
。ㄗ髡呦岛笔⊙菟嚰瘓F國家二級演員、中國戲曲家協(xié)會會員)
責任編輯:董曉娟
本文鏈接:TOP↑











首頁












